租赁中心
Service Center
PGEC年度大会 龙啸:算力中心浪潮下的柴发机组市场变局
2024年12月11-13日,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应急动力装备专委会、GPOWER动力展主办的“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苏州)有限公司MTU柴发机组&燃气机组业务中国区负责人 龙啸 应邀出席会议并作《算力中心浪潮下的柴发机组市场变局》主题分享
大家好!我是罗尔斯-罗伊斯mtu原厂柴发机组和燃气发电机组业务负责人龙啸,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交流,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行业大会。下午的几场汇报干货满满,信息量非常大,所以时间稍微超了一点,我这边尽量简短一些。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是“算力中心浪潮下的柴发机组市场变局”。
下午已经有两位专家同事讲到了这一个话题,首先Rehlko的李总(李东)从宏观经济的数字下跌着眼分析行业的大势,然后引入到柴发机组行业的火热,跟经济的下行、房地产冰点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我们这边磐谷的李总(李玉望)立足于行业,在这个比较火热的行情下,呼吁大家慢下来,用研发来降本,而不是粗暴的要求供应链降价。我今天报告的主题视角更窄一些,站在原厂机组厂商的角度,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下今年发生了什么?为何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会不会持续?这些变化给我们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报告分四个部分,分别是:柴发机组的需求侧、执行侧、供给侧以及总结和展望。
我们先来看一下柴发机组需求侧的变化。现在整个数据中心市场已从常规的机房转变为了算力中心驱动的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出货的机器所服务的项目,算力中心占比已超越了50% 。而算力中心背后是什么产品跟逻辑在驱动呢?这几天ChatGPT连续有12场发布会,非常火爆,我们大家可以看到ChatGPT从2022年发布第一版成型的产品,到今天2024年12月份,只有两年时间,但是这两年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它从最初的问答式生成,发展到以文字生成图片,然后以文字生成视频,到2023年迭代成多模态模型的GPT第4代。
在12月6日,GPT Pro正式对外发布了,它跟前几代相比有啥不一样的区别呢?它推出了一个专家大模型调试的概念。这是什么概念呢?前面这么多版本都是通用模型,你可以用这个大模型来搜索你感兴趣的任何话题,它来做一些推理性的回答。但是这个专家大模型可以做定制,比如我们是柴发行业的,旁边这位用户是医药行业的,Open AI能够准确的通过你所在的行业调试它模型的参数,给它训练针对你这个行业的数据,从而在你搜索跟你行业有关问题的时候得到更精确的答案。他们的发布会格外的简单,顶级的产品总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就是一个直播视频,15分钟就结束了。
GPT 4到12月的GPT Pro,GPT 4其实是在2024年5月份发布,GPT预览版在2024年9月份发布,中间只隔4个月;然后从GPT Preview到正式版,也就是GPT Pro,中间只有3个月。中午吃饭的时候,科泰的金总我们在一起聊天,他提到现在算力中心这么火爆,人工智能不断迭代,如果5年之后AI又有新的东西出来了,我们柴发是不是更加火爆?5年时间其实太长了,3个月就够了。
AIME2024年全美数学邀请赛,这些数学竞赛题目说实线,它回答全美数学邀请赛准确率只有13.4%,但是到12月短短7个月的时间,它的准确率到了83.3%。GPT Pro在回答博士级的科学问题的时候,从5月份的GPT4的准确率56.1%,上升到12月份的78%,看起来没提高多少。但是它做到了一个突破:人类专家来回答博士级科研问题的准确率只有69.7%,而GPT Pro已超过了人类专家的准确率。这样一个迭代的效率和惊人的效果背后都是算力中心在支撑,而GTP Pro的训练已达到万亿级的参数喂养。
在全球关于大模型AI发展的格局中,所有的主流AI玩家都是美国的厂商,以Open AI为主,包括微软,谷歌的Bard AI、Runway等,他们每发生一次迭代,出来一些效果比较突破产品的时候,中国的厂商就会跟投,然后算力中心就会迎来一波建设的高峰。所以我们现在在国内接触到的这些,包括字节跳动的豆包,腾讯的元宝,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阿里的通义千问和百度的文心一言大模型。每次我们这边有新的算力中心投资的高峰,是由于国外人工智能的模型取得了突破,然后我们再跟随,大家看一下有没有这样的规律?
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需求,就是因为有刚才这些AI的头部企业不断的在取得突破。我们国内的算力中心,在今年也迎来了一个高峰,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整个国内的算力中心集中在环京和长三角两个区域,西北基本上没有,西南也没有,包括我们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广东都没有。为何会有这样一个情况出现?因为今年整个算力中心市场基本是单一客户驱动的,而这个客户的总部在北京,它现在往南发展到长三角了,而它的大部分机房都集中在内蒙、天津、河北和山西,现在逐渐发展到安徽芜湖以及江苏的扬州和苏州这一带。另外以该头部用户为代表的这些AI网络公司,除了在国内发展之外,它们在东南亚也建立了算力中心集群,主要地点位于马来西亚日柔佛州,马来赛城,印尼巴淡岛和泰国的环曼谷地区,大概每年有2个左右300MW这样一个单位的园区投入。
除了互联网算力中心之外,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是金融数据中心也在今年迎来了一个小的爆发高潮,大多分布在在内蒙的和林格尔以及华东的上海周边,然后还有贵安这三个区域。这波金融数据中心的需求跟以前不一样的是,之前银行保险金融行业的机房主要以自建自采为主,也就是说设备的技术规格、招标采购都是由业主这些银行和保险公司直接完成。但今年不一样,今年各个银行的数据中心体量都非常大,动辄三五十台,甚至有近百台需求,1800千瓦柴发,2000千瓦柴发近百台的单体项目,大部分都是让总包来做EPC执行,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这也跟金融行业的反腐形势有一定的关系。在这种行情下,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在我们供应商的角度看来没有以前那么优质了。因为对于总包来说,无非就是用户认可,价格最低,其实之前用户自建自采的时候,是比较注重品质的,这是一个变化。另外金融数据中心跟互联网数据中心有个显著的区别是它的项目进度非常慢,能拉到一年半到两年半的周期,而互联网项目基本上6-9个月就结束了。
我们看一下机房建设,主要是分两种模式,一个是终端用户的自建,放到房地产的概念就是自建房,是自己来设计,自己来开发,请实施工程单位帮它施工,自己带服务器,自己的运维团队入驻。自建机房这么多公司都在投资,相比租赁模式它的体量还是稍微少一些。
我们来看一下占据现在市场主流的租赁机房的头部企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把数据中心租赁机房的建设跟房地产的模式作对比。房地产现在虽然跌到了冰点,地卖不出去了,财政收入下降了,政府急迫需要找到一个新的行业来拉动整个链条的发展,数据中心完美地契合了政府的需求。
作为第三方数据中心建设的运营商,他们的角色其实就是房地产开发里面的开发商,房子他自己不住,他只做一个开发的统筹协调,房地产开发商自己拿地,然后这些COLO商也会自己拿地。房地产开发商会请哪些公司来帮他做建设?中字头的总包,中建一局、三局、五局,大家有未曾发现数据中心的建设同样是这些中字头总包。然后机房建好之后,业主拎包入住,服务器带过来,所以这个服务器的运维团队也带过来,现在好像缺了一个环节,就是物业管理谁来做?其实一个环节都不缺少。这些第三方机房的供应商他们有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整个数据中心除了服务器之外,供配电、暖通这么多东西的运维,也就是提供数据中心房地产的运维管理。我们大家可以理解为第三方数据中心就是一个工业房地产,它对上下游经济的拉动跟民用房地产是类似的,区别只是体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基于这个点,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它跟政府的诉求非常吻合,所以后面数据中心的建设仍然会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无论是资金面,能评审批还是土地供应。
我们看了需求侧,看了执行侧,最后看一下供给侧。有这么多需求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能不能接得下来,用今年的话说泼天的富贵能接到多少。开头也提到了,我这个报告的视角比较窄,只是立足于我们几个国际大品牌的机组。出于脱敏的考虑,用了一些字母替代,大家都是行业内的专家,一看就知道是代表哪一个厂商的。2024年几个国际大品牌的一个大概的市场占有率,其实除了A之外,其他几家变化不是太大,在今年的特殊市场行情下,只有一家厂商在没有预料到这么火爆市场的情况下扩产成功了,而BCDE都没能在这个比较挑战的状况下加大自己的产能。
近5年我们国际大品牌柴发的市场占有率走势,相对于2023年来说,我们跟卡特、Rehlko这边还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但是这家友商它的上升比较多。去年该厂商的产品发生了一些重大质量事故,出货量有一个明显的下跌,但是在今年强劲市场需求下出货量又上去了。尽管如此,5家国际大品牌厂商的(产能)仍不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多出来的这些需求被谁承接了呢?2024年是国内厂商历史性突破的一年,包括我们纯国产的潍柴、玉柴这两家柴油机厂商,以及几家依托于mtu发动机的OEM厂商,科泰、泰豪、苏美达和怡昌动力,从以前在互联网数据中心边缘观望的一个状态,今年全部进入了主战场。引用李总的话,我们本土的厂商最大的优势就是产能跟交期。理论上我们本土的厂商,如果发动机的生产制造研发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面的话,产能是无限的。
这些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里我列了一下算力中心柴发机组的业务导向,即我们的需求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源头前面介绍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一代一代的升级迭代和一些突破性的进展,资金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要有产品方面的突破,也要有钱,才催生出算力中心的建设浪潮。在执行算力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我们的算力卡,现在GPU已经成了中国算力发展的一个卡脖子的点了。前面也有几位老师提到,我们现在国产的GPU卡的算力只有英伟达高端卡的1/3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要实现和国外厂商Open AI、微软这些厂商的算力中心达到一样的计算能力,我们应该付出3倍的电力。
前不久有一个新闻,说美国会在7纳米级以下先进制程的芯片上面,给中国代工的模式上做出一些限制,就是不允许台积电、三星这些具备先进工艺的半导体企业给中国厂商来代工生产7nm及以下制程的芯片,主要的目标是华为和寒武纪,这个政策是不太影响英伟达的。目前依照我们对市场的了解,国内暂时还是能够买到英伟达减配之后的卡。当前面这一些要素都具备了:有算力需求,GPU可获得,然后才会有机房建设;机房有建设,才会要使用到我们的柴发机组。所以我们作为这个链条的下游,需要时刻重视前面这些需求链条上面的所有的环节是否会有问题,提前做一些准备。
最后我想从合作和诚信方面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浅薄的理解和建议。在市场需求井喷的行情下,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赶紧赚一笔快钱之后走人,至于后面怎么样再说,这个心态是比较浮躁的。就我们自己的感受来说,今年的柴发机组销售的价格、利润和回款情况相对前几年来说有明显的改善,实际上今年是最有条件做品质提档升级的。我们本土品牌的柴发机组用的大件发动机、水箱、电球的品牌,跟国外厂商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小件包括减震器、联轴器也会采用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供应商的产品,但为什么我们本土品牌的机组一直不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包括在国内也不能得到行业头部用户的认可,我认为这个是有问题的。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品牌,而品牌又是由品质来驱动的,在我们处于比以往有更好利润的市场行情下,可以在工厂的管理包括产品供应链的品质方面做一些提升和改进。品质和可靠性得到客户认可后,我相信本土厂商有机会能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点是合作,要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自己处在主战场很重要,如果你一直在行业圈子外面徘徊观望的话,是感受不到这一个市场一点点敏锐的变化的。有一个厂商,就是早上刘总提到的无锡百发,百发很少参加这种行业的会议,但是他们在每个会议中被提及的频次都很高,为什么?因为它已经打出了品牌,它的产品质量和项目利润已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我特别期待我们行业能够有第二家、第三家甚至第五家百发出来,来代表中国制造的品质跟声誉。
最后,就是不得不提到的市场行为底线:诚信。诚信这块在今年缺货的市场特别被用户所关注,尤其是在一些技术和产品应答以及货期响应的时候,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一点小建议,有货就有货,无货就无货,有多少货何时能交,回复了就一定要兑现。如果承诺出去的五六月份能交32台,过了两个星期说不好意思我现在只能交16台,然后过了一个月不好意思这批货已经给了别的客户,这样的做法今年在很多客户那里都发生了,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如果我们想在这一个市场上得到一个长远的的发展,一定要守住诚信的底线,对整个行业对自身都是一个比较好的保障。